期刊简介

               本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学术上遵循“三主三结合”:①以临床应用为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②以普及新技术新业务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③以现代医学为主,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专业上以胃肠病学为主,兼顾肝胆胰疾病。介入诊疗主要反应消化内镜、超声、放射介入的进展,特别注重介入治疗、专家读片、疑难病例讨论、专题笔谈为其特色。主要栏目有:论著、短篇论著、专家读片、临床经验、实验研究、综述与译文、专家述评、病例报告、医药信息、讲痤、人物介绍等。把杂志办成一个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消化病及介入诊疗的现代综合性学术刊物。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出版部门: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215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580/R

邮发代号: 46-356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 杂志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国际刊号:1672-2159
  • 国内刊号:44-15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2002年第4期文章
  • 淋巴细胞性胃炎的内镜和病理特点及随访分析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胃炎(LCG)的内镜、病理特点,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对其的影响.方法分析50例LCG的电子胃镜表现和病理所见,应用分级法评价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应用PPI三联疗法根除Hp.结果LCG多见于中年男性,Hp感染率为84%.内镜特点:90%以上的病变位于胃窦和胃体的下段,特征性表现为多发性或弥漫性隆起样糜烂或脐样糜烂,共占70%,可并发十二指肠球部病变,占40%.病理特点:全部......

    作者:钟英强;陈为宪;朱兆华;李海刚 刊期: 2002- 04

  • 幽门螺杆菌粘附素保守区蛋白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安全性和粘附作用的体外评价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幽门螺杆菌(Hp)保守区(AB)蛋白,并在体外探讨其安全性、免疫原性和黏附作用,以确定AB在卸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PCR技术从Hp总DNA中扩增出AB结构基因,装入pET-22b(+)载体进行序列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采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MCAC)的方法纯化AB,免疫印迹法检测其抗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AB致T细胞表达FasL的作......

    作者:白杨;张亚历;陈烨;王继德;杨云生;张兆山;周殿元 刊期: 2002- 04

  •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诊断及粘膜剥离切除治疗

    目的探讨放大染色内镜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SpreadingTumor,LST)的诊断与治疗价值,以及LST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日本Olympus光学仪器公司生产的CF-Q240I和CF-Q240ZI电子肠镜,对2001年12月12日至2002年7月31日在我院作肠镜检查患者(共1052例),发现病变后采用0.4%靛胭脂行病变粘膜染色,放大内镜观察,确定病变腺管开口分型;同时或择......

    作者:钟旭辉;许岸高 刊期: 2002- 04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儿复发性腹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儿复发性腹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60例健康儿童和187例复发性腹痛(RAP)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后RAP患儿的腹痛缓解率,并对RAP儿童在性别、年龄、病程、腹痛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RAP儿童和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31.4%、1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幽门螺杆菌阳性的RA......

    作者:蒋予;吴建维 刊期: 2002- 04

  • 十二指肠肿瘤63例内镜和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内镜与病理特点以及临床诊断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十二指肠肿瘤大部分为中老年患者,男女之比为1.1:1,93.7%肿瘤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部以上,其中息肉占66.7%,以腺瘤性息肉及炎症性息肉为主;平滑肌瘤占15.8%;腺癌占17.5%,其中恶性度较高者占66.6%.十二指肠肿瘤良恶之比为4.7:1.Hp感染率为40%.胃镜可见出95.......

    作者:曾志勇;钟英强;李楚强;黄志清 刊期: 2002- 04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上皮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在H.pylori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基础上,探讨H.pylori感染诱致胃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H.pylori国际标准菌株NCTClj637灌喂蒙古沙土鼠,建立H.pylori长期感染动物模型: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yiori感染致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H.pylori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

    作者:姚永莉;张万岱;宋于刚;张亚历;张振书;刘晓霞 刊期: 2002- 04

  • 不同浓度和pH值的几丁聚糖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作用

    丁聚糖是甲壳质脱乙酰衍生物,是一个来源丰富、无毒、可吸收降角的天然氨基葡聚糖,对其的利用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已证实几丁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增强免疫、促进伤口愈合、促进上皮细胞增生和血管生成、止血、抗菌、抑制肿瘤、降血糖、血脂、调节生理功能和生理活动处于佳状态等功能[1,5].......

    作者:谢勇;周南进;李弼民;熊远珍;吕农华;周小江;王崇文;黄德强;陈江 刊期: 2002- 04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上皮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基础上,探讨H.pylori感染诱致胃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H.pylori国际标准菌株NCTC11637灌喂蒙古沙土鼠,建立H.pylori长期感染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ylori感染致胃上皮细胞增殖的改变.结果成功建立了H.pylori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其胃粘膜的组织学变化显示,H.pylori感......

    作者:张万岱;姚永莉;宋于刚;张亚历;张振书 刊期: 2002- 04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和直接胰胆管造影对胆胰疾病诊断价值自身对比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比较直接胰胆管造影(ERCP和PTC)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价住材料方法临床怀疑胆胰系疾病63例.每例先行MRCP,使用Siemens1.5TVisionPlus磁共振扫仪进行检查,检查前4小时禁食、水,检查时采用自控阵表面线圈和屏气技术于呼气未以HASTE序列:T2加权像行多层扫描采集数据,原始数据作三维重建.在此后24小时内行ERCP.影像科医师和内镜医师分别报告自......

    作者:智发朝;颜志强;李晓林;朱建新;梁浓亮;陈村龙;万田莫;周丹;潘德寿;张雪林;周殿元 刊期: 2002- 04

  • 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附322例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EU-M30,GF-UM200,7.5/12MHz超声内镜对322例内镜提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部分甚至结合活检仍无法确诊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2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中,以胃的隆起性病灶多(198),其他依次为食道(95例)、十二指肠(23例)和贲门(6例).病变性质以良性病变为主,共检出平滑肌瘤12......

    作者:李初俊;崔毅;谢晓燕;胡品津 刊期: 2002-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