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学术上遵循“三主三结合”:①以临床应用为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②以普及新技术新业务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③以现代医学为主,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专业上以胃肠病学为主,兼顾肝胆胰疾病。介入诊疗主要反应消化内镜、超声、放射介入的进展,特别注重介入治疗、专家读片、疑难病例讨论、专题笔谈为其特色。主要栏目有:论著、短篇论著、专家读片、临床经验、实验研究、综述与译文、专家述评、病例报告、医药信息、讲痤、人物介绍等。把杂志办成一个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消化病及介入诊疗的现代综合性学术刊物。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出版部门: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215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580/R

邮发代号: 46-356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 杂志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国际刊号:1672-2159
  • 国内刊号:44-15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2006年第1期文章
  • Lugol液染色诊断Barrett食管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Lugol液染色后取活检提高Barrett食管(BE)的诊断率.方法内镜下考虑Barrett食管患者72例,其中37例接受Lugol液染色后取活检,35例常规内镜下取活检.结果Lugol液染色后取活检诊断BE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2.22%、78.94%、76.47%、75.00%.常规内镜下取活检诊断BE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

    作者:李艳梅;苏秉忠;冷雪芹 刊期: 2006- 01

  • 抑酸治疗对Barrett食管的临床意义

    Barrett食管是指胃液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下端鳞状上皮受损,损伤修复过程中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1].这种化生的异常柱状上皮可有胃型、小肠型及大肠型化生多种表现形式,以不完全性小肠型化生较常见,其意义在于对反流物有更强的耐受性,但较正常上皮更易癌变.......

    作者:邹多武 刊期: 2006- 01

  • Barrett食管的近代治疗

    现行Barrett食管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抑酸药物治疗和外科食管切除术,但前者只能控制反流症状,不会减少Barrett食管发生癌变的危险性[1,2],后者有一定的风险和手术致死率,年龄超过70岁死亡率增加到11%,此外病人要在术后至少9个月才能达到术前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手术禁忌症[3].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内镜治疗技术,如EMR、光动力治疗、APC等.......

    作者:陆星华 刊期: 2006- 01

  • Barrett食管与反流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Barrett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的发生是胃食管反流造成食管下段黏膜的适应性变化,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正常人偶尔也可以出现反流,但时间甚短,主要于餐后发生,不足以造成食管黏膜的损伤,属于生理性反流;但当各种原因造成食管黏膜暴露于酸及胆汁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食管黏膜的破损,出现糜烂、溃疡,久而久之就发生食管黏膜的移位,引起齿状线的上移.......

    作者:张军 刊期: 2006- 01

  • COX-2与Barrett食管及其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又名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成酶,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关键性限速酶.Barrett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严格地讲,它是指胃食管交界处上方至少3cm的食管黏膜被柱状上皮覆盖,因此又可称为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columnar-linedesophagus,CLE).......

    作者:崔忠敏;郭晓钟 刊期: 2006- 01

  • Barrett食管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注意的问题

    食管下段腺癌发病率在西方国家的快速上升引起人们对该肿瘤的关注,作为食管下段腺癌的癌前期疾病-Barrett食管(BE)由此成为研究的热点[1].本文根据新近的文献结合我们的经验对BE诊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综合评述,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张丽华;黄勤;于成功 刊期: 2006- 01

  • Barrett食管研究进展

    Barrett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是指鳞柱状上皮结合部移行至胃食管连接部近端且伴有肠腺化生的疾病[1].BE是一种癌前病变,与食管腺癌关系密切.近年来BE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西方国家食管腺癌发病率大幅度增高的直接原因.本文就BE的发病机制、筛查与监测、异型增生的检测及内镜下消融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郭杰芳;李兆申 刊期: 2006- 01

  • 肠道菌丛与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病因至今不明,可能的病因包括由基因决定的宿主易感性、黏膜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环境三者的相互作用.......

    作者:李润美;韩英 刊期: 2006- 01

  • 人体胃肠道微生态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微生态学研究发现,人的体细胞数为1013,而存在于体表体内微生物细胞数则为1014.后者称生理微生物(normolmicrobiota,NMT),它是体细胞的10倍.NMT与机体已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受益、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动态的统一平衡体,称微生态平衡.平衡状态不致病且有益,若有益菌减少,失衡则致病.正常微生物群对宿主具有消化、吸收、营养、生物拮抗等生理作用.由此可见,微生态学的研究,必然与现代......

    作者:张奕;智发朝 刊期: 2006- 01

  • 经胃镜治疗小儿食管及胃内异物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9月共诊治小儿上消化道异物28例,应用成人胃镜成功取出2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宏伟;夏永欣;李书君;丁小琳 刊期: 2006- 01